2017/02/09

小筆點

親眼所見是否都會錯?

第三世多杰羌佛│小筆點

有多少人,因為自己的“親眼所見”,尤其是親密關係裡,從此耿耿於懷,甚至懷恨在心……

可悲的是,到死都不知道,其實是自己「看錯了」!

《呂氏春秋》裡有一段記載。

講述孔子周遊列國,曾因兵荒馬亂,旅途困頓,三餐以野菜果腹,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。

一天,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,飯快煮熟時,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,抓些白飯往嘴裡塞,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,也不去責問。

飯煮好後,顏回請孔子進食,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:“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,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,先拿來祭祖先吧!”

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:“不可以的,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,不可以祭祖先了。”

孔子問:為什麼?

顏回漲紅臉,囁囁地說:“剛才在煮飯時,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,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,只好抓起來先吃了,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。”

孔子聽了,恍然大悟,對自己的觀察錯誤,反而愧疚,抱歉地說:“我平常對顏回已最信任,但仍然還會懷疑他,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。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,要瞭解一個人,還真是不容易啊!”

所謂知人難,相知相惜更難。

凡事必從上下、左右、前後各個角度來認識辨知,我們主觀的瞭解觀察,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,單一角度判斷,是不能達到全方位的觀照的!

當你要對一個人下結論的時候,想想: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實嗎?還是你只從一個面,一個點,去觀察一個人呢?

大多數的人根本不瞭解對方的立場與困難的時候,就已經給了對方下評語了,更何況是在有利益衝突下的場合。
現今的人們擁有高學歷高知識,卻往往過度仰賴高知識,而忘了讓自己在智慧上成長。

要客觀地跳出成見,才有機會接近真相。連孔聖人也會對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,更何況我們呢?

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因為“親眼所見、親耳所聞”,對他人產生了某種印象,從而為他人打上某種“標籤”呢?

孔聖人可以當下就用智慧,輕易瞭解真相,消除誤會,可是我們呢?

有多少人,因為自己的“親眼所見”,尤其是親密關係裡,從此耿耿於懷,甚至懷恨在心……可悲的是,到死都不知道,其實是自己“看錯了”。

兩個人交流時,其實是六個人在交流:你以為的你,你以為的他,真正的你;他以為的他,他以為的你,真正的他。

你想,這裡邊會有多少誤會,會有多少誤解?你總在和“你以為的他”交流,然而,你知道“真正的他”的想法嗎?

筆者學佛多年,得知人性五毒,貪瞋癡慢疑。愚癡的想法,疑心生暗鬼,因而或有可能生出了瞋恨之心, 令人做出後悔莫及的行為,環環相扣,所以必須要時刻保持警覺,確定親眼所見的都是真相!

筆者:望秋

【聲明:以上內容是筆者恭讀/恭聞了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義/說法後的感想分享,最終以原文法義和法音為準】

~*~*~*~*~*~*~*~*~*~*~*~*~

更多文章分享: 福慧行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
小筆點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inypoints
小筆點Blogspot: http://tinypoints.blogspot.com
小筆點Wordpress: https://tinypoints.wordpress.com
小筆點痞客邦: http://tinypoints.pixnet.net
小笔点新浪博客 :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tinypoints
小笔点微博: 我是小笔点
微信訂閱號 : 小笔点












#第三世多杰羌佛 #福慧行 #佛教 #學佛 #修行



2 則留言 :

  1. 我們太信任自己的眼“親眼所見”, 往往造成誤會, 多謝分享以上故事, 銘記於心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也曾有過相似的經驗, 光靠眼睛看, 未必可以肯定知道事實之全部。 凡事不應急切魯莽下判斷, 以免發生誤會。

    回覆刪除

訪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