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/02/10

小筆點

[轉載] 毒害下一代的「元凶」

第三世多杰羌佛│小筆點

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都富爭議性。 

教育局廢除了會考制度,可以說是減輕老師和家長的壓力。 但新的教育改革政策,卻又對家長和學生構成了另一種壓力。 

原因是新政策令學校為了自己的排名更佳,不斷地用源源不絕的測驗考試,評核學生的成績。 

教育者把分數去評核學生的學習能力,及決定他們的升學前途。因此分數對於每位家長來說,便是孩子人生前途的指標。 

這樣的「求學等於求分數」心態的湧現,令全港中小型商場裡,補習社充斥,比其他商戶還多。 

惠利了補習老師,受學生的追捧,過百萬月薪的補習天王因此冒起。

這不單單是香港的現象,中國大陸、日本、臺灣、星加坡也一樣如是。無他,人口多,天然資源少,競爭大,加上亞洲人相對是看「功名」比較重。 

最近看到有關報導,是家長為了提升子女考試成績,能入讀名校,便給孩子服用「專注不足/過度活躍症 (ADHD)」精神科藥物! 

其實數年前,筆者也曾接觸這樣的家長,給予子女服用類似藥物,但最令我感到意外的, 竟然是來自醫生世家的家長,親自處方開藥,再深入了解,原來家長學業背景非常光輝,同樣期望子女日後也能繼承衣缽,光宗耀祖。 

在這著重「功名」的社會裡,人越走越離軌,有時更失去理智。我們作為父母,培育子女成材,與栽種植物一樣,應該從根本開始,耐心施肥灌溉,不可拔苗助長。 

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說法,時刻提醒學佛修行人,樹立正知正見,去除貪瞋癡三毒。

佛陀也曾警惕我們,雖則有學佛修行人,修行多年,也敵不過功名利養,最終墮落,不得成就,後悔莫及 !

只為求得高分成績,扭曲了學生求學時期,應該是要學習知識,學習與人溝通的方法,並且學習在失敗中不怕面對自己,反思過錯,力求改進。

筆者作為兩孩子的母親,知道需多聞法音,把箇中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,不致迷失,不致愚癡地貪戀功名,執著榮譽,成為毒害下一代的元凶!


筆者:嘆茶

【聲明:以上內容是筆者恭讀/恭聞了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義/說法後的感想分享,最終以原文法義和法音為準】

轉載或引用者,請註明文章來源、版權及鏈接如下:
以上文章是轉載/引用自「福慧行」官網原創文庫,版權為「福慧慈善基金」所有。原文鏈接如下:
官網: http://www.hkfhh.com
微博: http://weibo.com/u/5857274799
微信: 福慧行智 (WeChat ID: Cultivation888)

~*~*~*~*~*~*~*~*~*~*~*~*~

更多文章分享: 福慧行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
小筆點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inypoints
小筆點Blogspot: http://tinypoints.blogspot.com
小筆點Wordpress: https://tinypoints.wordpress.com
小筆點痞客邦: http://tinypoints.pixnet.net
小笔点新浪博客 :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tinypoints
小笔点微博: 我是小笔点
微信訂閱號 : 小笔点












#第三世多杰羌佛 #福慧行 #佛教 #學佛 #修行




2017/02/09

小筆點

親眼所見是否都會錯?

第三世多杰羌佛│小筆點

有多少人,因為自己的“親眼所見”,尤其是親密關係裡,從此耿耿於懷,甚至懷恨在心……

可悲的是,到死都不知道,其實是自己「看錯了」!

《呂氏春秋》裡有一段記載。

講述孔子周遊列國,曾因兵荒馬亂,旅途困頓,三餐以野菜果腹,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。

一天,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,飯快煮熟時,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,抓些白飯往嘴裡塞,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,也不去責問。

飯煮好後,顏回請孔子進食,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:“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,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,先拿來祭祖先吧!”

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:“不可以的,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,不可以祭祖先了。”

孔子問:為什麼?

顏回漲紅臉,囁囁地說:“剛才在煮飯時,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,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,只好抓起來先吃了,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。”

孔子聽了,恍然大悟,對自己的觀察錯誤,反而愧疚,抱歉地說:“我平常對顏回已最信任,但仍然還會懷疑他,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。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,要瞭解一個人,還真是不容易啊!”

所謂知人難,相知相惜更難。

凡事必從上下、左右、前後各個角度來認識辨知,我們主觀的瞭解觀察,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,單一角度判斷,是不能達到全方位的觀照的!

當你要對一個人下結論的時候,想想: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實嗎?還是你只從一個面,一個點,去觀察一個人呢?

大多數的人根本不瞭解對方的立場與困難的時候,就已經給了對方下評語了,更何況是在有利益衝突下的場合。
現今的人們擁有高學歷高知識,卻往往過度仰賴高知識,而忘了讓自己在智慧上成長。

要客觀地跳出成見,才有機會接近真相。連孔聖人也會對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,更何況我們呢?

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因為“親眼所見、親耳所聞”,對他人產生了某種印象,從而為他人打上某種“標籤”呢?

孔聖人可以當下就用智慧,輕易瞭解真相,消除誤會,可是我們呢?

有多少人,因為自己的“親眼所見”,尤其是親密關係裡,從此耿耿於懷,甚至懷恨在心……可悲的是,到死都不知道,其實是自己“看錯了”。

兩個人交流時,其實是六個人在交流:你以為的你,你以為的他,真正的你;他以為的他,他以為的你,真正的他。

你想,這裡邊會有多少誤會,會有多少誤解?你總在和“你以為的他”交流,然而,你知道“真正的他”的想法嗎?

筆者學佛多年,得知人性五毒,貪瞋癡慢疑。愚癡的想法,疑心生暗鬼,因而或有可能生出了瞋恨之心, 令人做出後悔莫及的行為,環環相扣,所以必須要時刻保持警覺,確定親眼所見的都是真相!

筆者:望秋

【聲明:以上內容是筆者恭讀/恭聞了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義/說法後的感想分享,最終以原文法義和法音為準】

~*~*~*~*~*~*~*~*~*~*~*~*~

更多文章分享: 福慧行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
小筆點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inypoints
小筆點Blogspot: http://tinypoints.blogspot.com
小筆點Wordpress: https://tinypoints.wordpress.com
小筆點痞客邦: http://tinypoints.pixnet.net
小笔点新浪博客 :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tinypoints
小笔点微博: 我是小笔点
微信訂閱號 : 小笔点












#第三世多杰羌佛 #福慧行 #佛教 #學佛 #修行